不光是年轻人,现在很多成家的人,也早已习惯把月光贯彻到底。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,总是有那么多的诱惑让我们去消费。更可怕的是,频频传出的校园贷,也让还没出校门的学生,早一步体验消费的快感。不过也就奇怪了,要说学生还没怎么有赚钱的机会,但是工作几年的人,怎么也那么卑微呢?@阿苗: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看着三四千的工资,每月的账单却实打实的五千,想着等我以后一万了,我肯定能攒钱。钱够不够这个事,大多数人有一个公用答案!不够!非常非常的不够!就说阿苗,以前想赚一万,可是等到了一万,她想的是两万、三万、四万、五万......即便买车买房后,也还是嫌没有时间,没有足够的钱去环游世界。都说房价涨的像是坐火箭,但绝对没有欲望成长的飞速。虽然大家总是调侃,人均工资三千块,但谁心里没有在三千块的时候,给未来一万的自己做计划呢?即使你看不上一万,但现实也会给你很实际的需求。年龄增长了,需求也变得不一样。以往是一人吃饱,全家不愁!但是等到你谈恋爱了,或者结婚了,又或者有孩子了,又或者是贷款买房买车了呢?没有合适的参照,人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贪心。欲望总能给人迎头一个贴心提醒。钱多给人有底气的安心,同时,也给欲望搭了一个滋长的温床。攒不了钱,都是欲望的锅,虽不是绝症,但也足够让人痛不欲生。记得年初刚复工那会,有人留言说,公司停工不发工资,房贷还不上,二胎还在肚子里,老大马上上学,学费都没着落。工作6年的吴会计,就表示很不理解。吴会计一直认为,“谁都可以月光,但是财务人员不可以。”
天天被老板追着要控制成本,自己隔三差五就追着销售部该回款了,这中间的利润难道不是财务再清楚不过的吗?疫情的突如其来,确实给了很多人一个警醒:月光有危险,不存钱更有风险。平时收入支出刚好持平的时候,虽是月月光,但是每个月定期都有入账。拖家带口的没有缓冲的余地,孤家寡人的月光族也生活的有些凄惨。以前,我们总是不习惯老一辈攒东西,粮食攒着,放烂掉也舍不得吃;钱自然也得攒着,不存银行,也得好好藏着。挨过饿的人,总是特别懂得珍惜,甚至心甘情愿珍惜过了头。信用卡惯出了提前消费的毛病,贷款哈哈镜一般放大了人的胆,逐渐忽略了本身的实力。玩过大富翁游戏的人,可能体会过这种刺激的感觉。买田买地,成为大地主,坐着收钱。原始资本快速叠加,最后气的让对方掀桌。理财的宣传产品中,也经常提到一个前提,想要理财,不但要有闲钱,底线是保证你未来三个月的生活开销,保证三个月内不被饿死。疫情期间,餐饮行业引起的恐慌也都在说一个关键,能否挺过三个月?即使西贝这样的大型连锁餐饮,也是如此。我们储备的余粮,得供我们支配三个月。不管你有没有开源,有没有节流,也得注意三个月的底线,它是你的抗风险的阀值,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而言,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。